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隔代教育为什么一直“两头不讨好”

   日期:2024-08-06     来源:www.haoconghui.com    浏览:466    
文章简介: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、姥爷姥姥长大的,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总是“两头不落好”的事例俯拾即是。“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!”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:“我女儿啥事都要孩子自己做,一次,孩子要喝水,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...

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、姥爷姥姥长大的,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总是“两头不落好”的事例俯拾即是。

“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!”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:“我女儿啥事都要孩子自己做,一次,孩子要喝水,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,女儿一声吼过来:‘他一个人没手啊!’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。不过,气归气,我还要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如何倒水的,万一烫着了如何解决?”

和宋奶奶一样“怄气”的不是个别现象。“大家也一个样,力没少出,却总是不落好。”说到隔代教育,几位等着接孙子、孙女放学的爷爷、奶奶一块围了过来。

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目前,隔代教育的常见性已经慢慢超越亲子教育,然而,隔代教育却总是费力不讨好,这是哪些原因呢?如何做才能使得老大家既费力而又讨好呢?

调查显示:隔代教育常见存在 两头不落好”不容回避

在南京的一些婴幼儿园、小学门口,天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父母大部分是老年人。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,一询问多半是家里的保姆。

一项在国内调查“隔代教育”的结果显示: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、姥爷姥姥长大的。现在,上海0~6岁的孩子中有50~60%是隔代教育;广州同意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;在北京,同意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%。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,与祖爸爸妈妈生活在一块的比率越高。

隔代教育现象在国内之所以这么常见,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缘由,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势必,还与目前经济社会的进步情况有非常大关系。角逐重压愈加大的青年,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重压,城市和农村中的青年都在为尽量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。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,也还是力不从心,不能不把孩子交给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带。再一方面,祖爸爸妈妈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欢,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缘由。

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、江苏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,祖辈父母有爱心,对孙辈十分喜欢,时间充裕、生活规律、耐心十足,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婴幼儿身心进步的阶段;祖辈父母具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,对孩子在不一样的年龄段容易出现那些问题,应该如何处置,了解的要比孩子的爸爸妈妈多得多;祖辈父母因为社会经验和生活感悟的原故,已变得愈加从容淡定,不像爸爸妈妈对孩子那样“急于求成”,有益于为孩子提供愉快、宽松的成长环境。

但,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愈加多,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这种“不讨好”主要表目前两个方面,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成效“不讨好”,甚至适得其反;二是对儿女“不讨好”,祖爸爸妈妈的“满腔热情”换来的却是儿女的“有苦难言”,甚至“口不择言”。

南京鼓楼区某婴幼儿园门口。冯奶奶:大家家孙女刚上婴幼儿园的时候,大家看她年龄太小,早晨自己吃饭太慢,就喂给她吃,如此省时间,不然就要迟到了。目前倒好,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。为这个,她母亲也怪大家,说“就是你们惯坏的!”唉,大家不也是为了孩子嘛!

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。秦奶奶:“我孙子上小学二年级。儿子、媳妇忙,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大家。大家也尽力了,但孙子的成绩一般,儿子、媳妇不开心。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,没考到一百分,孩子母亲就教训他,当着大家的面拿教科书往孩子头上打哎!大家就跟她吵起来了。孩子的头能打吗?打伤了如何解决?”

就隔代教育问题,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。专家觉得,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,既有祖爸爸妈妈是什么原因,也有爸爸妈妈是什么原因,假如仅从祖爸爸妈妈方面来讲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从疼爱到过分娇纵,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,这不只抹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,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、任性的不好的个性。“隔代亲”是天理人伦,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,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——万一有差错闪失,对不起儿女,也怕儿女责怪。于是,老人每件事依着孩子,处处保护孩子,把孩子放在家里的核心地方。孩子犯错不准时纠正,还常常满足孩子不适当的欲望。给孩子做“专利菜”,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……老人的种种做法,导致孩子四肢动作进步缓慢,独立生活能力差,处处依靠父母,每件事以我为中心,一旦遇见困境或需要得不到满足时,他就会生气、大发脾气。

戴女性的儿子辰辰两岁时,婆婆退休搬来同住,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,由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时出现些小摩擦。譬如:午饭戴女性做了红焖大虾,说好一人两只,婆婆一句“我不喜欢吃”,硬是把我们的一份夹到孙儿碗里。以前辰辰喝水一点儿不费劲,一杯凉开水几口就喝了。婆婆可好,又放糖又放果汁,辰辰再看见白开水就摇头。还有,辰辰本来自己已会穿鞋袜,婆婆非要包办代替,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。戴女性对我们的婆婆真有点头疼了,如此下去儿子还不被她宠坏了?

恪守老经验,缺少新常识,婴幼儿教育观念相对滞后,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、冒险性和革新精神。祖辈的价值观念、生活方法、常识结构、教育方法等与目前社会生活多少会有差别。他们一直期望孩子乖巧、听话,稳稳当当不出格,不擅长运用科学的、有创造性的方法引导孩子。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“捣乱”、“破坏”等具备冒险性的探究行为,一直急着加以阻止。譬如,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,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,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,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。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如何能形成发展革新的个性呢?

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,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,容易使孩子失去纯真无邪幼稚的本性,甚至培养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特点。贝贝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。爸爸妈妈天天早出晚归地上班,她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。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,半导体里的儿歌、音乐是她的老师,而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则是她认识社会的基本活动。爷爷奶奶已经非常老了,走路蹒跚。所以贝贝学龄前更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家自己玩,直到上学她才真的迈出了家门。目前贝贝马上大学毕业了,但身上还是留着非常深的隔代养育的痕迹:文静、不善言谈、不喜欢运动、缺少独生子女的纯真无邪活泼,下了课就回家,校园里见不到她的身影。这种孤僻的性格特点不可以不与她刚开始的成长环境有关。

权威建议:加大交流更新观念扬长避短科学婴幼儿教育

刘燕芳,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副校长,省级语文骨干教师,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,她对隔代教育现象一直给予关注。她觉得,要改变现在隔代教育成效不尽人意的情况,需要年轻爸爸妈妈和祖辈们一同寻求一种更好的办法来扬长避短,克服存在的弊病,发扬其中的优势。刘燕芳给广大老大家提供以下几个方面建议。

1、调整我们的心态。抚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。有时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,但老年人就会说“我不放心”。譬如有一件事,孩子刚进入婴幼儿园可能不太适应,就开始哭闹,老人一看就以“不放心”为理由赖在婴幼儿园里不走,抱着哄孩子。如此做婴幼儿园的老师也非常不认可,由于在老人的庇护下老师的权威性就没了,孩子变得不听老师的话,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。其实孩子进入婴幼儿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,老人的“不放心”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。老大家要了解,不是我孤单需要孩子,而是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
2、更新我们的婴幼儿教育观念。目前与老人当年的年代不同,不是说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带好孩子。老年人要当好“隔代父母”,就需要不断接触和学习新常识、新事物。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,老年人必须要跟上年代节奏。假如教育观念和办法是错的,带的越多可能对孩子不利的影响越大。老大家要掌握跟孩子一块成长。

3、祖辈和爸爸妈妈要多进行协调交流,统一认识。隔代教育与爸爸妈妈的亲子教育各有利弊。要解决这类问题,需要两代父母的一同努力。祖辈与父辈应当多交流,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尽量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。譬如,在吃的方面,因为祖辈时间充裕有耐心,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饮食,但爸爸妈妈要提醒老人,无论多么小的孩子,要掌握在与其他人推荐中获得快乐,这比什么都要紧,千万不可以让孩子培养吃“独食”的不好的习惯。而当爸爸妈妈对孩子进行教育时,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预,应维护孩子爸爸妈妈的权威。要充分借助隔代抚养与爸爸妈妈抚育的各自优势,两代人常常探讨孩子的培养办法,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。应该注意的是,交流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,假如当着孩子的面你争我论,孩子会感觉无所适从,不了解该听哪个的好。

5、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。有的老人常常把带孩子的辛苦一箩筐倒出来,向年轻爸爸妈妈吐苦水,如此反而会加深年轻爸爸妈妈与老人的矛盾,这也是出现“费力不讨好”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,怀着感激的心,感觉孩子可以填补自己孤单的生活,如此才能与年轻爸爸妈妈更和谐地相处。一旦常常抱怨,不但把所有些付出都抹杀,还会致使与年轻爸爸妈妈之间的矛盾升级。多做事少抱怨才能解决家庭矛盾。

6、祖辈父母要以理智能控制制感情,分清爱和过分娇纵的界限,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。

不要包办代替。要放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。有些老人说,我为孩子做这类,我已经非常对得起他了。其实这不是“对得起”的问题,正确的方法是教会他面对困难处置事情的能力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