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创造好的学校教育环境,提高学生心理素质
培养好的心理素质
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好的心理素质。为此,学校和教师需要克服情感障碍,真的关心不想上学的学生,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,发现他们的潜力和亮点,改革与素质教育不符的做法。在教学方面,教师应改变不适合的教育办法,使用“分层教学法”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成,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。很多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,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,教授心理卫生常识和进行心理练习。他们还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,如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,通过面议、热线电话或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。除此之外,还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。这类做法值得赞赏,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,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,喜欢学校,喜欢自己,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。
培养不想上学学生的学习兴趣
(1)让学生喜欢老师。假如学生讨厌某位老师,他们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。因此,教师应时刻注意我们的形象,重视教育方法和态度,学习应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常识,运用这类常识来认识学生的心理,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,乐于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偏差等。如此,学生会感到老师值得尊敬、亲近和信赖,想同意老师的教诲。
(2)帮助学生获得对常识的新奇感。教师不只要加大学习技巧的指导,还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量,增加他们的常识面。与学生一块阅读和评价书本,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价值和快乐,渐渐掌握从常识中发现新奇和喜欢的内容,从而提升学习兴趣。
(3)引导学生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。不想上学的学生并非不感兴趣的,只不过他们对所学科的兴趣不高,或者只对某些学科有兴趣,或者兴趣不稳定,常常转移。教师在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特征后,应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,并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。
(4)改变教学方法和办法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办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比如,结合实质状况补充有趣的学习资料,激起学生的求知欲;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深奥和逻辑性强的常识,使学生容易理解;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渠道,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收获感,不断增加他们的满足感。
激起学生学习动机,特别是收获动机
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进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,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不会产生不想上学情绪。通过生活观、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,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,培养提升民族素质和达成个人价值的决心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活动,激起学生的成功欲望,提升学生的收获动机。
加大学生心理能力,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
目前的学生在顺境中成长,抗挫能力较低,但外面的刺激和重压非常大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抵抗能力的培养。比如,帮助学生调整过高的期望值和目的,尽可能降低挫折;帮助学生打造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,遇见挫折时可以找到适合的办法来减轻心理重压。在教育方法上,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挫折活动,让学生得到训练;或者通过班会和课外活动等形式,教授学生心理辅导常识,引导他们积极训练意志。除此之外,学校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,帮助学生抗挫。